6月4日上午,南京的天气宜人,清风送爽,座落在清凉山上的凤凰文化会馆迎来了美国“犁铧协会”访华团的美国客人。独特的明清风格的建筑,精致的园林鱼池,镂花木雕的大门敞开来,大殿正中长型会议桌上摆放着鲜花。“江苏中心”顾问、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叶坚在门口与美国客人一一握手,热情致意,表示欢迎。“江苏中心”在这里为美国客人举办题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访华团全体成员一行16人,“中心”理事、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邵希平,南京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教授林卡,理事、南京金正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力群、理事、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黄霞芬,理事、南京大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利伟,刘翎秘书长、张焕发副秘书长、外联部部长仓健以及来自南京大学的部分研究生。
座谈会由刘翎秘书长主持,她首先代表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对美国犁铧学会代表团应邀来访并出席座谈会表示热烈欢迎。她说:“江苏中心与美国犁铧学会有着近十几年的合作交流历史,伊万斯博士是‘中心’的美国理事,犁铧协会的项目主持人伊丽莎白女士和哥伦比亚神学院的大卫·巴特利教授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你们组织美国宗教界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在会议开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的所在,这个大殿建于明代,名为崇正书院,十六世纪的时候,是一个讲学学习的地方。到了清代曾一度毁于战火,1980年重建。现在它是陈列书画作品和江苏文化人士聚会的地方。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文化交流的座谈会,向各位介绍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特别的意义”。刘翎秘书长还向美国客人介绍了在场的中国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美方代表团的各位成员也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他们由哥伦比亚神学院教授和部分神职人员组成,多数是第一次到访中国,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初步全面的了解。座谈会开始前,张焕发副秘书长还向美国客人简要介绍了“江苏中心”理事会及宗旨,以及近年开展的民间交流活动,并表示“江苏中心”将会继续搭建“友谊·和平之桥”,推动中美民间友好,加深相互了解。
座谈会首先听取了叶坚顾问关于江苏经济发展情况的主题报告。叶顾问长期主持江苏省的外向型经济工作,他说:“欢迎你们到江苏省访问,并祝你们的访问圆满成功。我注意到你们在中国已经有一个星期,在江苏也已经有四天了,一定有了切身的感受。我想通过比较宏观的介绍,使你们对中国、对江苏有更深入的了解。江苏地处中国的东部,在长江的下游,是上海的邻居。江苏历来是比较富庶的地方,也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有很多描绘它的好听词汇,像人间天堂、鱼米之乡等,我们一直是津津乐道。但是,从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来看,以前的人间天堂和鱼米之乡都是很低的水平。江苏的土地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1%,常住人口有7400万,加上外来人口是9000万,常住人口占全国的5.7%,但是江苏的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百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5.7%的人口,创造了十分之一的财富,可以说江苏是对全国贡献很大的地方。江苏的教育很发达,有100多所大学。江苏是个制造业很发达的地方,也是科技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是,在30年前,江苏还是处在半工业半农业状态。最近我们正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我把它做了一个比较。30年前号称富裕的江苏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通讯非常落后。我在80年代接见美国代表团的时候,他们要向家里人打个电话都很困难。那时候我们还是靠一些很小的工厂、农业和传统工业来维持我们的经济。你们今天看到的是比较好的状态,这些好的状态在20年、30年前是不存在的。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江苏在中国发展更好一些。现在我们有35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我们可以在半天时间内到达下面的任何乡镇。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住房还是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曾在80年代访问过美国,我还有幸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些社会研究,也向你们学习了很多东西。当时我就想把我学到的东西用于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江苏。当初的一些构想现在都逐渐变成了现实。我刚才这些介绍,对你们了解中国、了解江苏的改革开放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补充你们这几天来边走边看得到的印象。当然,我也很坦率地告诉大家,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一些人富裕起来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穷人。我们的城市发展了,比如上海、北京,但我们的农村还很落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这只是很多困难中的一些例子,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努力。再加上我们国家很大,人口多,也是个灾难众多的国家,像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就给不少民众带来了痛苦。现正在举全国力克服这个大的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在坚持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来解决我们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努力做到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中国真正要富强起来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不仅要自己努力奋斗,还需要主动地向世界上各方面的人士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来改善我们的工作,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虽然在政治理念上会有不同,但是人类的共性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们不仅经济要发展,我们文化交流也要加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也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希望你们的来访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东西,对我们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你们能看到的问题,也希望你们能诚恳地提出来,我们会认真听取你们的意见。”
理事、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画家邵希平的主题发言为“中国文化和书法”。他说:“中国书法是中国很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世界上有文字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文字像中国书法一样,既有实用意义,又有艺术价值。中国的书法发展得最兴旺的时期也是中国对外交往最多的时期,比如说唐代。曾有一位并不认识汉字的美国朋友对我说,用墨、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出来的中国书法,产生的艺术效果很美,简直难以形容。我非常感动。有很多美国朋友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更喜欢我们中国的书法。我们希望把美丽的中国书画介绍给国际友人,加强文化交流,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
张利伟理事在爱德基金会担任领导工作多年,对非政府组织工作既有实践经验也做过多年的研究。他用英语向美国客人介绍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他说,中国NGO组织的迅速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的,近年来,不仅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以年10%的速度递增,趋近40万家,而且社区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各种草根组织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可以认为,NGO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NGO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不断拓展业务规模和服务形式,在促进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繁荣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增加社会就业,推进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赈灾救援过程中,几乎形成全民参与的态势,NGO的反应,比以往任何一次危机事件都要迅速、积极。
南京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林卡教授也用英语作了演讲,题为“中国的社会福利情况介绍”,他着重谈了社会福利体系的转型及其发展趋势。他说,中国的福利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具有集体福利的特点,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数目的减少,集体福利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以及日益增多的“自由个体”的出现,就需要新的“公共福利”来保障普通民众的利益。自9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开始在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城镇人口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农村实行新的集体医疗保障体系。社会福利的公共支出也大幅提高。随着国家在福利事业领域的积极参与,国家福利型的体系得到了不断加强。在谈到体制转型未来发展趋势时,林卡教授强调,未来将不断扩大社会政策和福利的覆盖范围,以化解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理事、丁力群律师回答了美国客人关注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有关问题,他用英语首先介绍了中国法律工作者的构成和关系,作为一名高级律师,他还介绍了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历史。他说,1980年,律师条例公布后,中国律师业首次获得其法律地位。过去的30年间,中国律师业迅速发展。至去年底,人数已经达到110000人。律师的机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80年代,律师是政府的雇员,工资由政府支付。9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与政府分离。现在,大部分律师事务所是独立、自养的。他们自己开展业务,自己做决定。丁律师在发言中还对如何成为一名律师、律师的主要工作以及中国的法院体系等情况作了介绍。引起美国客人的很大兴趣。
当主持人介绍本次座谈会主题发言的唯一的女性时,客人们好奇地看到了黄霞芬女士和她旁边的中国乐器:琵琶。理事、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黄霞芬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硕士,她娓娓动人地介绍了她从14岁起就从事的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她说:“苏州评弹是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明末清初发源于苏州,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以口头语言来进行说唱的一门表演形式,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种样式的合称。苏州评话通常是一个人来表演,表演的题材多数讲一些国家大事,朝代更替,英雄传奇之类。苏州弹词是说唱相间,有说有唱,所以它表现的内容局限于一些生活琐事,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变故,人情世态这样一类东西。它在表演形式上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一起表演。正因为有说有唱,它也可以用琵琶来进行伴奏吟唱。在舞台上,通常是男的穿长衫,女的穿旗袍。”她还着重介绍了苏州评弹的音乐,它的柔婉和甜美已经成为与昆曲和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并称的苏州文化的“三绝”。苏州评弹已经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正在申请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的演讲之后,黄霞芬理事怀抱琵琶为来宾们现场表演了两段苏州评弹,第一支曲子具有传统的古典韵味《我的家乡在苏州》,曲调优美婉转;第二首《永远的江南》有了现代民歌的风格,在柔美中又见大气磅礴。全场来宾都为她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曲调所感染,美国朋友更是为苏州评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久久沉浸其中,然后热烈鼓掌。他们说,应当邀请苏州评弹到美国去演出。
几位专家学者情况介绍后,美方代表团成员又针对中国的医疗保障、非政府组织管理等问题纷纷发问,专家学者也一一作答。访问团团长大卫·巴特利教授还代表访问团全体向叶坚顾问提了两个问题,他说:“美国政府一直强烈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减少对华贸易高额逆差,中国政府始终不愿意这样做,我们想知道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外贸增长目前已出现明显减退,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继续快速成长”。叶坚顾问回答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出口是更快一些。中国制造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对一些国家造成了挑战。我们的出口数量很大,但在整个制造和交流环节中我们只做了很小的一部分。中国现在的出口很多都是外国在中国投资企业的出口。很多原材料,很多零部件都是进口以后经过组装再出口的。所以中国真正的出口还是有限的。我们和一些国家的贸易统计经常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数字的统计差别很大,大家都从各自的角度去解释一些问题。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带来好处,也带来挑战。在升值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商品要减少出口甚至停止出口。这种事情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促进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甚至付出了环境的代价,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出口一些低值产品,实际上是很不合算的。我们会按客观的经济规律妥善地处理好这个过程,协调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达到双赢的目标。当然,随之带来的就业问题,我们会想尽办法来解决”。关于扩大内需问题,叶顾问对美国朋友说:“你说的很对,中国的经济一直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消费还是个关口。现在情况开始在变化,虽然只是初步的,但还是可喜的,我们通过努力,以消费来带动经济在不断加强。首先要让人民有更多的收入,对促进消费来说这是根本性的。以前我们的老百姓只有工资收入,现在他们有投资产生的收入,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鼓励人们开创自己的事业,做大大小小的老板,又雇佣工人,这样人们的收入就增加了。另外我们在税收方面要做一些调整,对一些中低收入的人们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税收支出,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消费问题。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农村人口很多,现在纯农村人口还有4到5亿,实际上还有5亿人口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他们是很大的市场,消费水平很低,这是我们政府要做的工作。如何帮助农民富起来,有很好的消费,这也是中国促进消费的根本性的东西。每年我们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针对农村和农民的,我们不仅加快改善农村的道路通讯邮政水电这些服务的硬件,同时要把消费的理念和设施发展到农村去。我们现在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改变中国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以促进消费。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在出口投资方面可能会受到新的挑战,强度会小一点,但我们的内需消费将会有很快增长。我们13亿人口,13亿迅速富裕起来的人口是一个极大的消费群体。这也是一些聪明的外国企业家来中国投资那么多的重要原因。”
座谈会结束后,“江苏中心”和美国犁铧学会互赠礼物,当叶坚顾问将邵希平理事精心书写的“友谊长存”书法条幅赠与伊丽莎白女士时,代表团成员为精美的中国书法艺术而激动,现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伊丽莎白女士代表全体团员讲话,感谢江苏中心的精心安排和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她说:“通过这次座谈会,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书法和苏州评弹艺术的魅力。我们此次访问团是由哥伦比亚神学院教授和部分研究生组成,来前也研读过大量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是带着许多问题来中国访问的。我们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和南京,中国的变化之大可以用中国的成语‘天翻地覆’来形容,我们也知道中国现在是特殊时期,前不久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我们深感痛心。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给人印象深刻,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要明显好于美国布希政府在卡特琳娜飓风中的表现。我们坚信,中国一定会克服困难,渡过这次难关。随着时间临近,我们也相信,中国将会成功举办一场高水平的奥运会,我们为中国加油,为中国祝福!”
座谈会既有学术性的发言,也有活泼生动的文化艺术门类的介绍,与会中外来宾对于这种较为深入的座谈都感到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