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anges
交流动态
交流动态 Current position:Home > Exchanges > 交流动态
艺术头条| 高云:云归 · 艺游
Release time:2020/7/24 Category of:交流动态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高云

 

 

 

 高云 

 


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一级美术师

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兼中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江苏省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曾获

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两枚)、特别荣誉奖

全国邮票设计评奖获最高奖

全国连环画评奖获最高奖

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政府奖

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

 

六月的南京,雨水连绵,整座城市仿佛被梅雨带来的潮气覆上了情绪。


难得的,在这个心绪易陷于散漫的时刻,高云确定接受采访了。此前,我们与他已间接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沟通交流。

 

就在去年,他的首场个展“云自在”在德基美术馆开幕,反响热烈,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原想错开媒体聚焦的高光期,待展览结束,再约他的采访。

 

然而展览结束,高云也“不见了”——他变得神秘,深居简出。发出的采访邀约总被回复说,“我现在只是个画画的人,暂不接受采访了。”

 

想起很多年前,我的新闻学老师得知我被分配到时政节目时,送给我的一句话:“你要采访强者,就要让强者看得到你。”

 

于是,沟通,联络,锲而不舍。无论如何,得让他先看到我。

 

终于如愿见面了,眼前的高云并没有想象中难以接近的傲气,但也没有人群交际中常见的客套,他的目光,是一种平视。然而恰恰是这种平视,最难应对。当采访对象把你摆在了与他同等的位置时,他对你的尊重,同时是一份压力——稍不留神,就会自乱阵脚,从而失去“对话”的资格。

 

高云解释,办完展后希望能回归画家本质,只专心画好画。他问我,为什么一定要采访他,一般想了解的内容,此前媒体报道里都有过了。

 

我说,“了解”和“感知”是两回事,我想让更多观众“感知”生活中的他,这个他,不在官场,也不在艺术圈,而在退休的生活日常里。

 

 

到此,我的想法获得了他的认同,采访最终达成。

 

 

 

 空间·秩序

 生活中的高云是什么样的?

  想要“感知”他的生活气息,首先要进入他的生活之处——卧云居。

 
走过林木葱茏的小院,走上石板叠砌的台阶,推门,静谧的灰蓝色首先映入眼帘。从会客厅到餐厅,连绵的灰蓝墙面赋予整个空间一种宁静之感,一边是深蓝色的沙发以沉着相呼应,而另一边则有白色的餐桌烛台增加优雅的情调。环视四周,从罗马式的天花板到纹理考究的大理石地砖,线条延伸自成韵律;这韵律感蔓延至雕塑和灯具,便有了或沉凝、或精巧的停顿。坐下来,手边的书本排列有序,布艺制品放置和谐,触手可及处都是可见的精巧,更有可感的便利舒适。
 

 

可以觉察到,古典主义审美气息在这里流淌,仿若高云勾勒描摹工笔人物时的严谨精细、顿挫波折,生活意趣在生发,空间秩序在显露。
 
空间的秩序呼应着生活的秩序,而生活的秩序联通着心灵的秩序。高云不为外界的熙攘繁盛所迷惑、干扰,时刻保持着自我内心的定力,他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法则是稳定的。
 
步入他的画室,卧云居最核心的地方。这里,第一感觉是熟悉的中国情境。仿似经历了语境转换,一时恍若从西方走入东方,一时又好像从现代回到过去。沉下心来感受,原来最东方最优美的表达方式,正流淌在高云的笔墨纸砚当中,凝聚在属于他的秩序当中。这些器物关联的内敛而蕴藉的传统审美情致,与他在生活居所里流露处的古典美学追求相通相生,无论中外,不拘古今

 

 

 

古人体悟“家居有事之学”,是把内在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品格追求投射到外化的、客观的日常用物、居所环境当中,于是生活之实用与艺术之审美融合了,“栖居审美化”便成为中国士人的一种文化传统。在卧云居里,可以感受到这种传统的本质模样。
 
由空间感受而理解心志意趣,于是,可以从秩序出发,感受高云的艺术表达了。他用笔墨开辟了秩序世界,这里有谨严的结构想象,更有高远的精神走向。
 
所以,高云可以轻松的面对宏大的历史题材,因为他在调度人与物、场景与空间上是一个高手,他擅于在开合之中把握艺术构成,以一定的尺度分隔来组织画面,以形象的群集重叠出某种情节,使方寸之间别有故事和意境。他摒弃色彩的再现性和描述性,而是强调色彩的主观表现及独立的形式审美价值,给予画面丰富的色彩以系统规则的格律处理。人物与场景相互交融,线条和设色相互映衬,衍生出复杂多义的现实语境,最终形成了一个包万象但又精准无比的历史文化“众生相”。

 

 他用事实证明了,秩序感,对情感的表现力不但不会削弱,相反具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有序的释放,远比无序的迸发,来得跌宕久远。

 
他的秩序感,成就了一种宏大而隽永的表达,而激情在理性控制下的有序释放,也成功构建了具有艺术品格的作品。

 

  

 

 时间·自律

 

与三五好友不时相聚,尝试更多时新的娱乐,悠游闲适,消遣时光,或许是大多数人理想中的退休生活。

 
然而如今的高云,拥有自由的时间投入自由的创作后,主动拥抱的却是近乎苛刻的日程表——
 
早上八点半,来到卧云居,九点钟提笔画画。
 
中午十二点,午餐。饭后的休憩时间,正是阅读时间。
 
下午两点,拿起画笔继续绘画。
 
傍晚六点,健身时间。
 
晚上九点,离开卧云居。

 

 

 

 

他说,“自律,是我的生活态度,不能因为退休而散漫,不能因为散漫而松松垮垮。”
 
从他对时间意义的构建中,我们又捕捉到一个可以“感知”的关键词:自律。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高云选择以自律为原点,以此走向不被虚度的生命历程。于是,丰富的人生体验被最大程度积累、沉淀,在他的理性调度中转化成创作的能量。能看到,他是美术界具有多重“身份”的画家,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出版、美术馆管理和文化行政等工作。这些人生履历、工作经验,融入了他的艺术表达,于是工作与创作互为补益,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与高远的艺术格局中,使经世才能转化为精妙笔意,
 
这种面对时间的自律,塑造着高云对历史的独特感知力。他能以当下心怀去体认历史时空中的人事。从罗伦到杨贵妃,从王朝修典盛事到个体归隐林泉,他把观察和思考交托给笔墨,在艺术表达中创造新的意义合成。
 
这份体察时间的自律,更形成了高云画作中联通古今的气韵风骨。这不仅仅是对内的自律,这也是向外的一种对峙。在今天这个时代,相对物质生产的飞速发展,精神探索某种程度趋于停滞。那些穿越悠长岁月的精妙传统,在越来越多的漫不经心和惫懒遗忘中,走向衰退。高云,以自律来坚守传统、来对抗那一种衰退的趋势。
 

 

谈及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他观点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中国画必须以继承为根本。中国画一定要守住线条用笔、散点透视、意境这三条底线。”根本与底线,必须与一定,这些斩钉截铁的词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画家坚守的姿态。

 

 

 

正是因为高度的自律,高云得以继承传统绘画之精髓,获得传统的滋养,而后,才能在自身审美呈现中介入历史文化的宏大场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高云对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的体察和思索,因自律而得到有效累积和释放,从而实现个人艺术心性的自由畅游。 

 

 

 云·归处

 

空间、时间,构成了生命的存在,然而,那还不是全部。


画室连着一个精巧的露台,画画创作间歇,高云会手冲一杯咖啡,闲坐在这里,看看空中飘过的云。
 
这时候,他其实在放空,什么也没想。理智自律的性格底色,并不意味着他总在紧绷的状态里。他总能在天边的云里找到自己的一种生命状态。
 
比如,去年首场个展,恰逢他刚刚退休,卸下职务一身轻松,他为个展取名“云自在”;随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他又以“天高云淡”为名,这指向他内心的一份情怀。
 
高云说,他喜欢云,云的状态能唤起他很多共鸣。

 

 

我不解,云,总是给人一种缥缈不定的感觉。
 
“云,恰恰是一种生命的循环往复”,高云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逻辑缜密的解释,“云会变成雨,润泽万物,然后又蒸发为水气,升腾作云,正是在循环中构建生命的意义。”
 
我追问:”如果现在让你用’云’字组一个词表达现在的状态,会是什么?”
 
“云归处”,他脱口而出,随即补充强调,“不能片面理解成归隐之意。”

 

 

 

“云归处”,成为了我们感知当下的高云,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如果说云,并不只有形式感觉中的缥缈不定,深入内里的本质恰是自然的循环规律。
 
那么“归”,同样不止于一种姿态、行动,它的本质意义也恰是认知的不断升华、进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调动智慧与勇气洞察事物的多重面向,辨明内心真实的需索,便不会轻易被外物惊扰、诱惑,便能找到真正心灵安住之处,实现心的归途。
 
高云的“归”,是多年来知识沉淀、心性涵养后的认知结果,是遍历世事浮沉、体悟生命丰厚的认知实现。
 
当渊博的学识联通丰厚的生命体验,高云的艺术表达即有了直入本质、归于本心的能量播散。恰如他爱画的高士,因为有超然的认知,便在“舍与得”、“有和无”、“出世与入世“间抵达一种理想之境。
 
世界广阔,人生路上际遇难料,得失胜败皆无法恒定。可以确知的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命运波澜、衰老离散。但生命的姿态,并不取决于时间或者空间,而取决于你用怎样的认知与之相逢。
 
“云归处”,千万不要以为它指向一种趋于平和的静态落点。
 
它,恰恰是一种超越时空、面对宇宙生命存在,不断追求自然真趣的动态过程。

 

 

归,亦是一个起点!

 

 

 

【Back】
copyright © 2015 Jiangs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