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文化动态 Current position:Home > News > 文化动态
上海发现首个铺名界碑 弄堂旧石块一“名”惊人
Release time:2009/3/13 Category of:文化动态
     申城发现首个铺名界碑

  弄堂里旧石块一“名”惊人

  一块古老的石块,在短短几个小时里,经历了安静、喧嚣、消失、回归的曲折历程。昨天中午,在黄浦区面筋弄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肯定了这是上海发现的首个以“铺”为名的界碑,它对研究上海行政划分与历史延续有重大意义。

  摄影爱好者发现石块

  这块石块是gropius首先发现的,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

  3月6日早上,gropius与朋友来到复兴东路中华路附近,这里有最具老上海特色的建筑。 gropius低头探寻,不料发现了宝贝。 “这块石块靠墙放在一家住户门边,斑驳不堪。 ”当gropius把镜头对准石块时,发现上面刻着一些字,隐约可见。

  gropius仔细一看,几个“十五铺商团”的繁体汉字让他精神一振,他意识到这块丑陋的石块有些特别。 、

  3月10日,发现刻字石块的消息传到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原历史研究员薛理勇的耳中,薛研究员凭着专业敏感意识到它的研究价值,立即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推荐。

  石块转眼消失不见

  昨天中午1:30左右,市历史博物馆征集保管部副主任包黎华一行四人赶到现场,再加上其他摄影爱好者,狭小的弄堂里,这块石块顿时成为了焦点。 “我问了一圈,居民都不清楚石块旁边的人家。 ”包黎华告诉记者,附近居民看到这么多人围着这块石块,又是拍照又是询问,大家也很好奇。

  由于还有其他实物需要收集,包黎华想回头再来找寻该户人家,并希望将石块带回博物馆。半小时后,包黎华一行再度回到原地址时,大吃一惊:石块不见了。

  石块将移交博物馆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墙边的石块被搬移后留下长长的痕迹。从痕迹看,这块石块长约1.5米,宽约50厘米,据估计至少有40斤重。

  “地上有拖移的印子。 ”gropius的朋友“渔民”告诉记者,循着地上这道划痕,他们一路寻找,这时在弄堂最深处一户院落内发现了这块石块。

  “(石块)在这里有50多年了。”院子里一名年约50岁的男子表示,石块必须得到妥善安置。

  据附近居民介绍,平时无人注意这块石块,石块边上的人家经常用它放置马桶等什物,所以,大家更不会注意它了。有年轻居民告诉记者,从他小时候起就有这块石块了。

  原本是废物,如今引起那么多人的重视,居民们这才明白,原来这块破石块还是个宝贝。

  昨晚,记者从博物馆获悉,一名叶姓居民致电博物馆工作人员,该居民表示,石块将移交给市历史博物馆。

  专家解读

  “上海有各种界碑,但是以铺为名的界碑,这还是第一块。”薛理勇分析,该石块包含了“十五铺”与“商团”两个特殊名称,可以确定其为辛亥革命前的产物。这块石块拥有双重研究价值,一是研究上海行政划分的延续;二是展现上海历史变迁。

  据薛理勇研究员介绍,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清朝采取地方团练策略对抗太平天国起义军,上海县府也推行团练,军民联防,以保护城内居民。为便于划分,官府按照当时的商业地块划分出22个铺,相当于现在的街道,上海市民熟知的十六铺码头就是自此延续而来。铺,也是具有准军事组织的一个区域。在各铺之间,用界碑划界。

  几十年后,随着战争结束,上海县府取消了铺的行政名称。建国后,有关铺的文字不断被发现,但实物一直空缺,而“十五铺”界碑的意外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

  薛理勇还说,“商团”也是上海时代的产物。该“商团”并非商业团体,而是一个准军事组织。义和团起义后,上海县府为抵抗起义军,再次采用军民联合的准军事组织形式。官府要求商铺出钱或出人,组织武装力量。这就形成了“商团”组织。商团或以行业,如布业、餐饮业等为划分单位,或以“铺”等地域单位划分,各自组成武装队伍。

  薛理勇认为,铺与商团都具有上海历史特色。这块石块将两者汇聚,或许说明其处于清末上海承“铺”启“团”的特殊时期,因此与其他单一界碑相比,更有历史价值。

2009年03月13日 13:40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Back】
copyright © 2015 Jiangs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