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文化动态 Current position:Home > News > 文化动态
80年前的孙中山“奉安大典”:沿途群众达50万人
Release time:2009/6/4 Category of:文化动态

    中山先生灵榇抵达中山陵祭堂前

总理奉安实录

    80年前的6月1日,孙中山先生下葬南京中山陵,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

  略记八十年前的奉安大典

  -王鹏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放在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当时的非常国会和北京临时政府决议国葬孙中山先生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夫人宋庆龄实地勘察,选定墓址,并从登报有奖征得的四十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中山陵基本竣工。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1929年1月14日,国民政府公布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组织章程和组成人员名单,蒋介石为主席委员,胡汉民、谭延闿、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林森、张继、陈果夫、阎锡山、何应钦、张学良、孔祥熙等27人为委员,下设八个办事组,分别进行筹备工作。何成浚兼任总务组主任,宋子文兼任财务组主任,古应芬兼任文书组主任,刘纪文兼任布置组主任,冯玉祥兼任警卫组主任,赵戴文兼任典礼组主任,王正廷兼任招待组主任,孙科兼任交通组主任。

  1929年5月28日凌晨,停放在北平西郊碧云寺的孙中山先生遗体由专列运送南京。运载孙中山先生灵榇的专列由北平经蚌埠、浦口,过江抵南京下关码头后,停灵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从5月28日起由国民党中央委员轮流在中央党部礼堂内守灵,直至六月一日“奉安日”为止。

  5月29日至31日为“公祭日”。三天公祭活动结束后,5月31日下午6时,举行封棺典礼,由蒋介石主持,席楚霖(南京政府内政部礼俗司司长)任宣赞。参加封棺典礼的有宋庆龄、孙科、陈淑英、孙治平、孙治强、孙穗英、孙穗华、孙琬、戴恩赛、孙满、孙乾、陈少白、林焕廷、何香凝、宋霭龄、宋美龄、宋子良、郑洪年、胡汉民、谭延闿等人。众人鞠躬默哀后,由蒋介石率领依次至灵前瞻仰孙中山遗容,然后封棺。蒋介石、孙科、孔祥熙率领孙中山生前卫士黄惠龙、马湘、陈兴汉、刘钺、肖芹将铜棺安盖。蒋介石、孙科、孔祥熙亲自涂殡。7时,奏哀乐,行三鞠躬礼,然后依次退出,封棺典礼结束。

  6月1日是“奉安日”。凌晨2时,“总理奉安委员会”特备的汽车已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二门前院内。奉安总指挥朱培德、总干事孔祥熙以及各组正副主任都已到场,指挥各干事分别做好准备。从凌晨2起,沿中山路两旁已挤满送殡的群众。3时20分,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杨道仪(朱执信夫人)、唐绍仪、陈少白、张继、叶恭绰、头山满、犬养毅、梅屋庄吉、宫崎龙介以及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等陆续到达中央党部礼堂门口等候。4时开始移灵典礼。典礼由胡汉民主祭,由孙中山家属、亲故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奉安委员、迎榇专员、葬事筹备委员等恭候灵榇,总干事孔祥熙执旗前导。4时15分,狮子山炮台开始鸣礼炮一百零一响,灵榇移出大门,抬上缟素的灵车。汽车的四周扎挂白色彩球,覆盖党旗、国旗。灵榇扶上汽车后,孙中山家属、亲故及各委员、各国专使等即加入第七行列,宋庆龄、陈淑英、孙琬、何香凝、宋美龄、宋霭龄等家属和女眷在特制黑色布幔内步行出中央党部礼堂,分乘马车随灵护送,其余男宾则分左右两列分别执绋步送。4时25分,号兵吹起启行号,灵车启动。军校学生200余名为护灵团,全副武装,分列两侧,随行护卫。铁甲车及骑兵连在前面开道,由一名骑兵长官骑黑马,手执开道旗。送殡各机关团体共分十行列,在事先指定的地点依次加入,队伍长达五六里,朱培德任总指挥,姚琮、谷正伦、张治中分任各有关行列指挥。

  迎榇大道沿途搭起松柏牌楼、青白布牌楼及救护棚等51座,沿途瞻仰送殡的群众达50万人,航空署并派五架飞机回翔空中致敬。灵车经过,万众脱帽致哀。罗家伦新作《奉安歌》:“大道兮填填,哀吹兮极天,肃奉安兮国父,灵车兮计迁……”甚为悲恸。

  上午8时,各行列先后到达紫金山麓,由纠察员引导至指定地点肃立恭候。奉安筹备人员也将灵舆安置于石级前广场上守候。灵舆为亭子式,用蓝绸裹扎,四周悬白绸彩球。杠夫108人分别肃立在灵舆两侧等候。9时05分,巨幅遗像到达广场,遗像前有“肃立”、“致敬”旗两面,全体参加人员即脱帽肃立致敬。不久,各国专使、外宾也列队到达,登上第一层石级平台恭候。9时20分灵车缓缓开到广场,停在灵舆前。家属下车,进黑色布幔中肃立于灵榇之侧。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送榇人员由总指挥朱培德、总干事孔祥熙指挥,各按规定地点肃立。9时30分,由孔祥熙、吴铁城、郑洪年等率领杠夫10人将灵榇从灵车上降下,移上弼舆。9时45分起杠,踏石级而上,40名乐手奏哀乐前导,宋庆龄率领众亲属等女眷在布幔内步行送殡,执绋人员在两侧恭扶前进。10时08分,灵舆抵达祭堂前平台,杠夫换用小杠抬灵榇,宣赞员宣赞,执绋人员恭扶灵榇入灵堂,停于祭堂中央,肃静片刻后,由宣赞员宣赞,举行奉安典礼。奏哀乐后,全体行三鞠躬礼,然后献花圈,读诔文,蒋介石主祭,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陪祭。典礼完毕后,孔祥熙率领杠夫将灵榇移入墓室,孙中山亲属、国民党中央代表蒋介石、故旧代表犬养毅、各国专使代表欧登科(荷兰专使)随同进入墓室,率领杠夫将孙中山灵榇奉安于圹内,灵穴上置捷克雕塑家高琪所刻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这时,狮子山炮台响起一百零一响礼炮,全国民众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12时正,奉安完毕。在祭堂内参加大典的人员依次进墓门瞻仰。然后回到祭堂,全体集合,再行鞠躬礼,奏哀乐。最后,由夫人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孙中山女婿)夫妇等将墓门关闭,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当日,于陵下矗立一块巨牌,上刻谭延闿所书“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奉安大典完毕以后,奉安委员会决定成立“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指定张西曼(一说为梁寒操)为编辑主任,郑洪年、高秉坊、孙璞、符熙腾、夏光宇、刘毅夫等为编辑,负责编写《总理奉安实录》。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孙中山灵榇移灵、奉安及中山陵兴建的经过,一年后付印出版,由胡汉民题写书名。《总理奉安实录》共出版平装本13680册,精装本543册,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赠发,除参加奉安大典的各界代表每人赠送一册外,并赠送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精装本100册。

  《总理奉安实录》分为卷上、卷下两册,文字为楷体印刷体,线装本,卷首有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属、奉安哀词。卷上内容从凡例开始,之后是实录目次、130幅奉安大典活动照片和10幅南京中山陵陵墓设计图及陵园全图等,记述部分之筹备经过、迎榇专员办事处与奉安纪实。卷下内容由中央迎榇宣传列车纪事开始,专载部分之诔文、祭文、赠诔文者、赠祭文者、赠哀词者、来电致敬者、赠挽联者等一览表,参加奉安大典代表名单等。

2009年06月04日 15: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Back】
copyright © 2015 Jiangs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