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Traditional Program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经典回顾
江苏中心举办“相聚爱涛,共庆端午”——驻宁外籍人士端午联欢会
发布时间:2008/7/10 
 
      2007年6月16日下午,由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省外办和爱涛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相聚爱涛,共庆端午——驻宁外籍人士端午联欢会”在南京爱涛艺术中心举行。400多名来自美、德、日、意、印等十几个国家的在宁外籍人士和众多文化界名人,在这里包粽子、品黄酒、看表演、学剪纸,并欣赏艺术大师挥毫泼墨,共庆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
      这次端午联欢活动,是江苏中心为常驻在宁的外籍人士举办的“了解江苏”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在南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常驻外籍人士多达一万人,他们不仅是南京的建设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验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入中国社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定期为他们举办“了解江苏”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在宁外籍专家、教师和留学生的欢迎。此次端午活动邀请发出后,响应十分热烈,南汽、南京福特公司,南钢等大型企业均有数十名外籍专家报名,有的还携家带口。南京大学的日本籍教师荒川幸子女士,酷爱中国民乐,多次与“中心”秘书处联系,主动要求表演二胡。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马来西亚学生何正圣,对中国民俗文化有特殊的兴趣,年初曾参加江苏中心主办的“同是故乡——外国人在江苏摄影展”,此次相邀多名在宁同乡,乘公交车从仙林大学城赶到江宁爱涛艺术中心。

      16日下午的爱涛艺术中心,乐声悠扬,格外热闹,艺术大师冯骥才先生的书画展,上午才在这里隆重开幕,下午就迎来了众多外国友人。伴随着江宁社区腰鼓队的迎宾舞蹈,来宾们漫步进入艺术中心的联欢会场。会场两侧,热情的主人已经为前来做客的外宾准备了粽子、绿豆糕、黄酒等丰富的端午美食,民间艺人为提前到达的外宾表演着捏泥人、剪纸和画葫芦。在南京一跨国公司工作的美国人摩尼卡,还像小学生一样,跟来自江宁镇的老阿婆学起了包粽子,一番手忙脚乱后,包出的粽子还是漏米,他连声叹息:“看的容易,做好真不容易啊。”在亲身体验了捏泥人、包粽子后,许多外籍人士连连夸赞中国的民俗特色。

      联欢会从下午3点半开始,江苏中心副理事长赵绪成,江苏中心理事、江苏弘业国际集团董事长刘绥芝,分别代表主办、承办单位致辞,向光临现场的国际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并祝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愉快。

      江苏中心副理事长言恭达,江苏中心理事蔡少卿、邵希平、胡子林、蔡玉洗、吴福民、徐善、王树卿、秘书长刘翎以及省外办领事专家处领导也落座于观众席前排,与外国友人一起欣赏演出。联欢会上演的大多是南京地方味很浓的特色节目,如江宁区的民间舞蹈《小孩方山大鼓》、六合区的《舞南狮》和表现南京六朝风情的《木屐踏歌》等,让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们看得特别过瘾。来自尼日利亚的小伙子莫西,为大家演唱了一首中国歌曲《甜蜜蜜》,他的幽默诙谐,精彩绝伦的演唱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在南京医科大学学习的一群印度小伙子们,将他们自编的一段印度舞蹈带进了联欢会现场助兴。南京哆来咪少儿艺术团的小朋友们,舞到兴浓之时走下台来,邀请外籍友人上台,和他们手牵手一起起舞《芦柴花开》,台下的观众也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挥舞双臂,翩翩起舞,台上台下真情互动,将联欢会再次推向高潮。

      联欢会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中外嘉宾又参观了爱涛艺术中心珍藏的工艺精品。一组被评为“东方珍宝”的“四大名柱”木雕作品,吸引了观众。“中心”理事、江苏弘业集团董事长刘绥芝是“四大名柱”制作方,据他介绍,这组木雕作品以《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为创作题材,由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和江西四地百余位能工巧匠,历时7个月精心雕刻完成。“四大名柱”高约10米,直径超过1米,每根柱子重约7.5吨,它展现了江苏红木雕刻、浙江东阳木雕、福建木雕和江西木雕的技术精华,代表中国当代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端午联欢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返回】
copyright © 2015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苏icp09021425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