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Traditional Program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经典回顾
创新和平理念 探索架构途径 ----2006南京国际和平论坛纪实
发布时间:2009/2/20 
    9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日”,为庆祝和宣传第二十五个“国际和平日”,并为第二届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增添有意义的活动,2006南京国际和平论坛于9月24日-26日在南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联合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承办。
    24日上午,在沉郁而庄重的和平钟声中,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向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省人大副主任赵龙、省政协副主席任彦申,以及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论坛主办方代表,江苏中心副理事长秦志法受高德正理事长委托在开幕式上致辞,向国内外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友人致以诚挚问候,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南京国际和平论坛的召开,是希望和平、平等、合作、发展的声音能在全世界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建立起真正符合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愿望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长期致力于开展民间对外交流活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爱好和平的组织建立长期固定联系,通过“民间大使”互访活动,增进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和谐相处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江苏中心将一如既往地从事和平事业,愿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携手合作,借鉴国外民间机构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互信、消除偏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江苏中心理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是此次论坛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开幕式上,他代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美国旧金山日军侵华浩劫纪念馆、日本《面向儿童教科全国网21之会》、日本“和平之船”、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菲律宾亚太和平协会、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等10家海内外部分和平友好团体及博物馆赠送了南京和平纪念钟。在和平大钟的正体,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警语。朱馆长说,将这些纪念钟赠送给这些国内外团体,就是要让南京和平钟的钟声响彻全世界。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中,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日本、菲律宾和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多名与会代表,胸佩象征和平精神的紫荆花,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共有:和平·和谐·和解”主题,对战争、和平、正义、和解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菲律宾的亚太和平协会秘书长西斯特·索佩皮兰以女性视角,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指出正义的前提是对受害者进行补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伊藤敬一说:“日本政府最大的弱点就是伪造历史,也就是历史认识问题。现在在日本国内,拥护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运动是作为一种保护国民生活的问题被广泛发起的。日中友好协会也发动全民要大力批评政府这种历史认识问题,不要再被日本政府欺骗,不要再犯历史错误,走上战争的道路。日中关系实现和解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实现和平友好的运动在日本全国正有生命力地开展着。”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副馆长桂良太郎,论述了国际福利与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对未来的课题与前景进行了预测。日本财团法人人间自然科学研究所理事长小松昭夫在《世界和平从“和让”开始》报告中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世界和平要从“和让”开始,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材。“中心”理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对于曾经发生过战争的国家,正确认识战争历史对两国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承认并反思自己的罪恶战争行为,是对战争加害国最基本的要求。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25日下午,首届“南京国际和平论坛”在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此次论坛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为丰硕。为深入进行抗战史研究和和平学研究形成了共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闭幕式上发表了《南京和平宣言》,呼吁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中新社、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新浪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媒体对此次国际和平论坛作了大量的报道。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正如“中心”理事朱成山馆长在会议总结中谈到的,主要得益于事先的成功策划,会中各主承办单位通力合作,认真细致的落实。江苏中心秘书处自始至终派人参与筹办会务,帮助翻译部分论坛文稿,派出翻译承担会议翻译任务。
【返回】
copyright © 2015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苏icp09021425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