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江苏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中外专家研讨会在宁成功举行,来自美、加、英、法等国著名高校的汉学家、孔子学院院长以及国内多所高校的海外教育学者二十余人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经验和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副理事长姚志强、理事、傅抱石纪念馆原馆长徐善、秘书长刘翎、副秘书长张焕发和新华日报记者贾梦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姚志强副理事长和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程爱民教授共同主持。首先姚志强副理事长致开幕辞。他说,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共同研讨“中国文化与世界”的议题,这个题目,可以用三个“大”字来概括。 第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与世界”,更大了,所以这是大题目。第二个大,是大工程。这个工程做了很长时间,往前推,大概西汉时期我们就有对外文化交流了,历经那么多年,大家还在很努力的做这项工作,并且要继续做下去,因而是大工程。第三个大,可以说是个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但是如果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考察的话,我们努力宣传中国,可是世界各国对中国到底了解了多少,效果怎样呢,这可能是个很大的难题。今天在座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接着,程爱民院长就会议议题作进一步说明。他说,各位专家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也不完全一样,我们选择了一个大的题目,在这个大题目下,又拟定5个讨论题涵盖了五个方面,即:1、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现状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2、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西方的翻译与接受;3、你所了解的江苏经济、文化、教育现状,以及你所在的国家对江苏的了解有多少,了解的是什么,不了解的又是什么;4、江苏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应采取的原则和策略;5、孔子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希望与会来宾可以从各自的角度畅所欲言。会前,英国利兹大学东亚系主任杨岚教授,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汉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美国艾默里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蔡蓉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加方院长、华裔双语作家李彦等四位学者已经提交了相关论文,由四位学者作引导性发言。
四位学者发言后,与会学者围绕上述议题,结合海外教学的工作实际,直抒已见,既有经验之谈,也有坦诚的建议,达成的共识是:要加强理解与尊重,学会交流与对话。要把中国文化当作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要认识到中国的文化不可能完全被西方接受,也不可能为了完全迎合西方而改变,让西方了解中国的文化,就像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一样,不必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
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专家们一致认为,首先要理性定位自己的文化,找准自我文化的定位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美国艾默里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蔡蓉以中国电影中的自我文化定位为例,她认为“无论是早期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还是日后中国第五、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都陷入一种取悦西方的怪圈”。李小龙功夫电影中的华人男子形象是建立在西方对男子气的标准上,潜意识里默认了西方观念的主导地位,带有某种民族主义色彩。中国第五、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虽然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却多以西方眼中的中国来塑造中国。自我文化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首先要正确认识了解自己,才能很好的交流。简而言之,在与世界交流中,要以中国的文化为主体,把自己变成客体,这就成了反向的交流。理事、画家徐善深有同感,他以中国画为例说道,中国画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但如今其发展却一直呈现被西洋画改造的倾向。书画大师傅抱石曾说,中国画可以翘着大拇指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摇而摆之走过去。中国画如此之好,但却让我有所担忧。我认为世界上各种绘画都有其优点,有其辉煌,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中国画从未想过要改造西洋画,因此也不要企图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这种说法并不是要反对两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碰撞。相互借鉴和碰撞能促进两者共同发展,但是决不能企图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用中国画改造西洋画。依赖另一个民族来推广自己的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中国画不科学,提倡西洋画,这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我认为除了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发展,更需要的是国家的强盛作支撑。如果没有国家的强盛,我们当前讨论的话题也就不存在了。蔡蓉教授深表同意,说,从学语言的角度看,三十年前,学习中文的人很少。而现在外国有很多骂中国的言论,也是因为关注到中国了。这跟国家的实力有很大关系。一个国家不发达,其他人自然是没有兴趣注意和了解你的。国家发达强盛了,他的文化才有机会走向世界。我们不要指望西方学会中国文化,但至少要了解中国文化,认识到除了西方文化外还有中国文化的存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彦说,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形象都是负面的。因为中国近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地球村的一员,对世界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这才出现了近几年汉语升温的现象。我们将什么呈现给世界人民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专家总喜欢说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一直在试图用最简练的最鲜明的字眼简短地概括出中华文化的特点。结果我发现人类的文明各有千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并不等于我们的文化比他人的文化更优秀,也不可能取代他人的信仰改变他人的文化,我们所能做的是消除误解,追求理解,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说,过去我们习惯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之外考虑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实际上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中国文化和自我定位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与会学者对中国文化“走出去”采用的方式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原院长陈莉莉说,现在,中国人在推广自己文化时太急切、太直白了。常常使用“宣传、推广、弘扬”之类的字眼,带有强加之意,易引起西方人的排斥心理。介绍中国文化时要有文化自信,要平和、客观、实实在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每一方面都能引起西方人的兴趣,被他们接受,因此适当的市场调查很有必要。不管别人的接受程度,一味地就是书法、太极拳,好像中国文化就是这几个符号,效果并不好。印度、日本、韩国将本国的文化融入到影视、动画之中,将最精美的、能引起美感共鸣的部分展示给西方观众,效果很好。印度人在外人面前敢于自嘲、调侃自己文化的缺点,反而深得英国观众的好感,别人并不会看轻你,反而觉得亲切,有人情味。最近英国达人秀中有一位中国选手参加,表演各种模仿秀,虽然最终并没有赢,却广受好评,他们说第一次见到一个幽默的中国人。英国人喜欢收藏古董,中国有很多的珍贵文物,可以到英国展览,现在只要与中国有关的东西价格都在上涨,人们喜欢有故事的东西,一旦对这件物品感兴趣了,自然就会去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了。法国金丝燕教授建议,介绍中国文化时应该将“活性”活动与“非活性”活动结合起来,像展览、唱歌这些活性活动,一旦结束,大多落入烟尘,被人们遗忘,应加强一些“非活性”的东西,如建立驻外文化中心、在孔子学院树立文化雕塑,因为在西方国家,即便遭遇战争或是政治风云,这些文化雕塑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会被破坏,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文化。
与会学者对于孔子学院的传播文化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金丝燕教授说,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用比喻来说,就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这是一个当代由孔子率领的和平舰队,向国际世界进发,不是为了单向传播,而是为了共同的建设和平。这是我在所有可能的机会下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孔子学院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有:第一,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多样化、多种角度和多层平台开展的干部学校,为未来的年轻干部进行独一无二的培养。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将自己的年轻干部送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去培养熏陶;第二,能补充中国在培养交流能力方面落后的状态。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有许多其他国家没有的特点和优秀的品质,但是有一点是许多其他国家友人在私下感慨的,即中国在培养交际、交流能力方面水平不够,而且未投入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所以孔子学院能起到培养交流能力的作用,能够协助中国通过软实力走向世界;第三,通过“活性”和“非活性”的活动使中国在与世界第三次的交汇中站到道德的制高点。我们已经开展了许多“活性”的活动,而“非活性”的活动还远远不够,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建筑和雕塑。
谈到江苏省的对外文化交流,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袁博平特别指出,江苏在近代史研究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剑桥大学的学生写论文,还特意飞到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资料。再比如南京博物院,如果能去国外多举行一些展出,也能帮助西方更好地了解江苏。武汉大学教授赵世举说,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在中国文化传播中有着独到的优势,也有重要的责任。他强调,今后,江苏应该在发掘和传播方面更加精雕细琢,采取实在的形式,善用文化中的具体元素,从而更有效地传播。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高地,江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江苏省在中国文化传播中有独到的优势,也有重要的责任。我是湖北人,从文化层面来说,是羡慕江苏的,无论是思想,学术,艺术或是工艺等等方面,江苏确实拥有许多独到的优势。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怎样发掘发扬,并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江苏在这一方面还是做的很好的。2010年人民日报的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起轰动。希望江苏今后在发掘和推广方面能够更加精雕细琢,利用实在的形式,借用文化中的具体元素,从而更有效的传播宣传。
杨岚教授说,江苏卫视节目《非诚勿扰》是江苏的骄傲,在国外十分流行,华人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但其中放的配乐很多都是西方歌曲。说到江苏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的四个作者都与江苏有关,这是一种荣耀。再说江苏的音乐,江苏民歌在国外还是不错的。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作品,如果我们江苏以纪念作者的名义举办艺术周艺术节,邀请更多国外的友人、读者来这里,既可以旅游,也可以参加有文化纪念意义的活动,一举数得。金丝燕教授说,江苏的文化经济水平一流,在全国名列第一,应该如何配合国家的政策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呢?可以开展一些经典的传承历史在历史上留名的工程,比如大藏经的翻译。
英国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说,在这方面,江苏南京可能起到关键作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在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曾展出了来自徐州博物馆的文物,引起很大的轰动。英国人十分注重历史收藏,所以我想南京博物院是否也可以做类似的展出。当年西安博物院来英国展出时,也是非常轰动,需要提前订票,也有很多人排队。这样的活动很值得推广。去年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南京大学举办的“江苏杯”汉语演讲比赛在英国影响甚大,连英国BBC也报道了此次活动,对年轻人认识江苏,理解江苏,对江苏产生感情都是很有意义的。另外,英国有个汽车公司在倒闭之际被南京汽车厂救活,此事也由BBC跟踪报道,并且之后在南京生产的汽车也反销到英国,这对增强南京的影响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程院长总结说,研讨会已渐入佳境,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研讨会不得不到此为止了。今天的研讨会从一个宏大的命题入手,然后谈到具体的事例,再上升到理论。有些命题具有开放性,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我同意在座各位的看法,“世界性”不等于“西方性”,“世界性”是指由世界各个方面的文化组成的拼盘。我同意陈莉莉教授的看法,我们要用传播这个词,而不是推广。对于我们国外的学者,或是国内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的学者以及“江苏中心”的同事们,还有很多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做。
姚志强副理事长作会议总结,他说,随着中国国家的强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世界上任何城市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东西,形势十分乐观。针对中国对外文化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难题,我们要打开思路,多想办法,多找渠道,这样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必将前途一片光明。
《新华日报》记者贾梦雨参与了讨论,并刊发了长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