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委托,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在京揭晓,“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雕塑”、“宋庆龄像”等6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丰收门”雕塑等40个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 这些作品,涵盖了新中国6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城市雕塑的代表作品,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园、街道、广场、名胜古迹,不仅成为城市的文化景观,也早已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入选的基本条件是:突出城市雕塑公共艺术的特点,强调城市雕塑的公众性和环境影响,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平高,在社会公众中有广泛的认同和影响。
此次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共收到推荐作品902件(组)。其中,各地城雕建设部门,文化部门报送的作品556件(组);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持证雕塑家推荐的作品346件(组)。所推荐作品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地区。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推选委员会对所推荐作品进行分类,并先后进行了三轮筛选和评议,最终确定为候选项目,提交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成员有两院院士,也有雕塑、建筑、园林、规划等各个领域以及理论界的名流,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包括宋春华、吴良镛、孟兆桢、陈晓丽、袁运甫、钱绍武、范迪安、叶毓山、何鄂等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
据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所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介绍,评选出来的作品全面反映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60年的发展脉胳。对重大历史题材、历史事件的刻画,不仅使这些作品成为城市雕塑的经典之作,也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组雕”、辽宁大连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四川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南京的《雨花台烈士就义组雕》、天津的《平津战役胜利纪念碑组雕》、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雕塑园抗战组雕”等,一直到最新落成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国家纪念碑“汶川时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记事浮雕墙”,将一部凝固的历史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也是这些作品的重要主题,如《老子》、《蒲松龄》、《郑成功》、《林则徐》、《孙中山像》、《宋庆龄像》、《毛泽东铜像》、《周总理像》、《陈毅像》、《走向胜利》、《李大钊像》、《刘胡兰》、《朱自清》、《鲁迅》、“中国现代文学馆组雕”等,以城市雕塑的形式塑造这些人物,记录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而展示城市发展风貌、抒写时代精神,则是这些作品的总体特征,如深圳的《拓荒牛》表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青岛五四广场《五月的风》寓意了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还有香港的《紫荆花》、澳门的《盛世莲花》、北京的《和平少女》、广州的《五羊石像》、兰州的《黄河母亲》、三亚的《鹿回头》、拉萨的《高原之宝》,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风采,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将于明年4月在北京颁发,并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展览,出版同名画集。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