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与台北市立国乐团联合演出盛况,理事、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担任独奏。 郑义钟摄
伴随着明快坚定、振奋人心的二胡曲《光明行》,6月9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赴台巡演圆满落幕。从5日起,江苏艺术家们在台北、台中、新竹三地连演四场,在台湾乐坛刮起了一阵江苏风。
两岸民乐同根同源,这一源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大河中的传统艺术,成为两岸音乐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此次巡演,除了两岸民乐团盛况空前的联合演出外,艺术家们还对民乐发展现状及生态进行探讨,如何更好地让民乐走向世界,成为他们共同的思考。
忘情江南,台湾乐迷追捧江苏民乐
台湾观众对江苏民乐可谓情有独钟。江苏民族乐团的大队人马尚未抵台,台北、台中、新竹各场演出的门票均已售出1000余张,音乐会的门票成了抢手货。“江南风·宝岛情”贯穿演出始终,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尽情流淌,令在场观众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仿佛掀开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间生活画卷;一场场民乐的盛宴,让台湾观众体会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6月5日晚,江苏民族乐团的台湾巡演首场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80多岁的赵老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从台中赶来。他说,自己年轻时就很喜欢摆弄笛子、二胡,如今家里收藏了江苏民族乐团出版的所有CD。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等乐团8日巡演到台中时再听?他说,首演这场是江苏民族乐团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同台,台上120多人的演出阵容在台湾民乐界实属罕见,这一场不容错过。
9日晚,记者在新竹遇到来自台中的汪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江苏民乐的忠实“粉丝”。8日,她已在台中听过一场,“如听仙乐耳暂明”,所以她又追到新竹,再过把瘾。演出结束后,她辗转来到后台,希望能拜江苏艺术家为师。在听说乐团第二天就离开台湾后,她略有点失望。不过随后,她又面带喜色地说:“我的二胡老师曾专门去江苏学习过,这样算来,我也可以算是江苏音乐大师的徒孙了!”
民乐为媒,两地文化交流实现双赢
省音协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是第15次赴台演出、交流。每当他用台湾本土乐器大管弦、二弦,深情地拉起自己创作的《台湾风情组曲》时,总能得到观众的热烈呼应。他珍藏的这把大管弦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签名。朱昌耀回忆说,1995年,他成为第一位赴台文化交流的江苏音乐家。在新竹演出期间,一位姜老师送来父亲亲手制作的一把二弦。不久,他赴台南与乡韵国乐团合作演出,乐团林老师送给他一把签满了乐团演奏员名字的“大管弦”。这几把跟随他15年的台湾本土乐器,是两岸音乐人情谊的见证。
近些年来,江苏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项目与人次逐年上升。江苏省演艺集团旗下的民族乐团、京剧院、昆剧院等都曾先后赴台演出,深受台湾观众的青睐。去年11月,在省委书记梁保华亲自率团举办的“台湾江苏周”活动中,具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次巡演,正是“台湾江苏周”活动的延续。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根系,成为骨肉同胞难割难舍的精神纽带。此次与江苏民族乐团合作的台北市立国乐团,已多次赴大陆巡演。去年,他们曾在南京参加2009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6月10日,该团将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演出。钟耀光团长说,台湾民乐的根在祖国大陆深处,两岸的文化交流带来的是双赢。
弘扬民乐,两岸艺术家共同探索
为走出民乐观众减少、新作缺乏的困境,将传统民乐推向国际舞台,两岸的艺术家都在不懈努力,西乐出身的钟耀光走了一条中西合璧的艰难探索之路。
在5月底举行的乐团30周年团庆音乐会上,钟耀光的新作《霸王别姬》特邀著名大提琴独奏家安西·卡图恩,以大提琴展现霸王的豪气,由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以胡琴抒发虞姬的柔情。而定音鼓、低音单簧管、弦乐四重奏等与民乐“不沾边”的西洋音乐形式都与乐团同台演奏。“民乐走向世界不可能一步登天,”钟耀光这样诠释他的理念,“我专门选择与西方顶级的独奏家合作,他们身后都有国际著名唱片公司的合约,一旦得到他们的喜爱和认可,我们的民乐就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民乐大省,江苏近年也在积极创新,尝试用现代手法与传统民乐结合,例如此次赴台湾首演的《桃花扇·随想》,就将昆曲曲牌、笛子与乐队相结合,乐器音调委婉,旋律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江苏民族乐团团长王爱康介绍,如今该团每年在国内外的演出总场次在70场左右。民乐演出的常态化极大地稳定了观众群。为了培养年轻观众,他们还积极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去过南大、东大、南航以及镇江、无锡等地的诸多高校,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
“仅有《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是不够的”,朱昌耀说,台湾的大部分民乐团每年都委约大陆甚至国际大牌作曲家为其创作。如这次演出的《西北组曲》,就是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年委约谭盾创作的曲目,流传至今。朱昌耀透露,省演艺集团今年已尝试委约省内外著名作曲家加盟创作。他还大胆设想,可以用民乐比赛的杠杆拉动器乐曲创作,而创作才是民乐的立身之本。
2010年6月11日 新华日报 星期 五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