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动态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过北京:逝世后灵柩存放4年
发布时间:2009/6/4 所属类别:文化动态
     追寻孙中山在北京的足迹

  孙中山先生一生三次到过北京,第三次到京期间,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灵柩在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室内保存了4年,后于八十年之前的1929年5月26日运离北京,于6月1日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上书未果首次到京目睹清朝腐朽统治

  1894年6月,孙中山偕同志陆皓东到达天津。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李鸿章以军务繁忙为由没有出面,只是委派幕僚接待,但是同意了孙中山申领出国考察护照的请求。7月,孙中山为了“以窥清廷之虚实”,首次来到北京。孙中山在北京目睹了清廷不顾迫在眉睫的战争危机,仍在大肆筹备慈禧太后六十岁大寿庆典,北京街头由皇宫经西直门通往颐和园方向的沿途,到处都在修建“点景工程”(最近正在落架大修的西四路口新华书店转角楼就是当年其中的一处),得出了“满清政府之龌龊,更百倍于广州”的结论。

下榻石大人胡同迎宾馆

  1911年11月13日,袁世凯率领大批卫队进京,他的内阁政府就设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石大人胡同,得名于明代将领石亨的府第。明代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带兵发动“夺门之变”推翻景泰皇帝,拥立明英宗复辟。明英宗重登皇位之后,封石亨为“忠国公”,赐第于此胡同。清初,曾在石亨府第旧址设立工部主管铸造钱币的“宝源局”。清末,为了迎接德国皇太子来访,位于石大人胡同北边的东堂子胡同里的清朝外务部,又在宝源局兴建了迎宾馆,这座迎宾馆是当时北京最豪华的洋式建筑,设计师是美国人坚利逊。1912年以后袁世凯将民国政府外交部迁到了迎宾馆,此后石大人胡同改称“外交部街”,并沿用至今。

  1912年2月12日,经袁世凯促成并率内阁成员副署,清朝颁布了《退位诏书》。2月13日,孙中山在南京向参议院辞职,并提名选举袁世凯为继任人。3月10日,袁世凯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举行了盛大的就职典礼,此后迎宾馆成了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府第。

  1912年8月24日17时30分,孙中山乘坐火车由天津抵达北京前门东车站。当时的前门东车站就在正阳门箭楼东侧,袁世凯为孙中山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特命开启以前只有皇帝才能通行的正阳门箭楼城门,使用原属前清摄政王的朱漆金轮白马总统马车,迎接孙中山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下榻,袁世凯自己则把大总统府搬到了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大楼,即今张自忠路3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院内。当晚8时,孙中山到临时大总统府出席了袁世凯举行的欢迎宴会,席间,袁世凯致辞说“财政外交甚为棘手,尤望先生不时匡助”。孙中山回答

  “各处商务凋敝,民不聊生,金融滞塞,为患甚巨。挽救之术,唯有兴办实业,注意拓殖,然皆恃交通为发达之媒介,故当赶筑全国铁路,尚望大总统力为赞助”。孙中山在京期间共与袁世凯会谈13次,袁世凯终于得到了孙中山不竞选正式大总统的承诺。9月11日,袁世凯授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职务,孙中山则表示要在10年内修筑铁路20万里,以使中国富强。

  病逝后灵柩暂厝于碧云寺塔室

  1924年10月23日,曾在“辛亥革命”中参加过滦州起义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发动了“首都革命”,推翻了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任大总统的政府。冯玉祥为表示拥护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将自己的军队改称为国民军,并于11月4日电请孙中山来京指示“一切建国大计”,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皖系军阀段祺瑞也表示欢迎。11月13日,孙中山由广州启程,途经香港、上海、日本神户,于12月4日抵达天津。但是此时已经风云突变,段祺瑞不待孙中山到京,已于11月24日成立民国临时政府,自任相当于大总统职权的“临时执政”,张作霖违背诺言进军关内抢占地盘,冯玉祥遭受排挤,隐居于京西天台山。孙中山因一路海上奔波,感受风寒,引发肝病,且不满段祺瑞的倒行逆施,迟至12月31日16时才由天津乘火车抵达北京前门东车站。

  孙中山到京以后,没有入住段祺瑞为他安排的距临时执政府很近的铁狮子胡同的豪华行馆,而是入住了距王府井协和医院很近的北京饭店506号房间,即现在的北京饭店B座5101号,就是5层正中有大阳台的那套房间。孙中山到京当晚,即由协和医院院长会同多名外籍医生会诊,诊断为“最烈肝病”。1925年1月26日15时,孙中山被担架抬入协和医院实施手术,发现“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确诊为晚期肝癌。2月18日,孙中山出院静养,因北京饭店不宜设置医疗器材,遂入住铁狮子胡同行馆,即今张自忠路23号,后于3月12日9时30分逝世于此。

  由于孙中山生前希望安葬于创建中华民国之地南京的紫金山,因此当时决定将灵柩暂厝于北京碧云寺塔室,以待将来。而碧云寺与孙中山,确曾有过一段渊源。1912年,孙中山第二次到京期间,曾由孔祥熙陪同游览过碧云寺,当时孙中山登上寺内的金刚宝座塔顶部平台,发现一株柏树的九个树枝被人用绳索缠绕、石块压迫,摧残成盆景模样。孙中山亲手解除绳索,搬开石块,并且告诫寺院僧人不要再摧残柏树。这株柏树,就是至今犹存的“九龙柏”。金刚宝座塔,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共有三层,中层有一座题名为“灯在菩提”的石洞塔室。1925年3月19日至4月1日,孙中山灵柩在北京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停灵公祭,这段时间有各界人士74万余人前往祭奠,4月2日,灵柩被暂厝于这座塔室保存。南京中山陵建成以后,1929年5月22日7时,宋庆龄率随员将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室移出,更换服装之后,改殓于由南京带来的德国制造的铜棺之中,替换下来的服装殓入原来的楠木棺,依然置入塔室,即今“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孙中山铜棺在碧云寺普明妙觉殿(即今孙中山纪念堂)公祭三天之后,于5月26日凌晨举行了隆重的移灵仪式,灵柩在当年孙中山抵达北京下车的前门东车站运上火车,于1929年6月1日安葬在南京紫金山新建成的中山陵内。

2009年06月04日 15:39 来源:北京晚报 

【返回】
copyright © 2015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苏icp09021425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