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文化动态
活动预告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动态
周口店为何再发掘 遗址面临塌方发掘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09/7/20 所属类别:文化动态

   2009年6月24日,时隔72年后,以保护为主旨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北京周口店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开始。当日下午,专业工人架设脚架时意外发现一块骨头化石,经专家初步认定为古代动物肩胛骨化石,并很可能来自古老的北京人,该区域历史上曾出土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中新社发

周口店为何再发掘

  本次发掘的目的在于消除隐患,而不是去挖出什么宝贝。在发掘的过程中若有新的东西出现,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核心挖掘”说法不准确

  6月24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共同组织实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本次只发掘约20平方米的范围,清理发掘的部位,是古人类曾经生活的山洞遗址“猿人洞”的西剖面,有报道称这是周口店遗址的核心部分,被称为周口店遗址的“心脏”。全部清理发掘工作将在今年10月结束,此后该遗址将进行封盖保护。

  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国兴教授解释道:其实周口店遗址的核心部分早已被发掘了,只是保留了西侧部分,此处保留有完整的剖面,媒体以为是“核心”部分,所以才有“心脏”之说,但实际上,这种说法不科学,只是媒体的炒作。

  周国兴认为,人类化石和石器多出土于遗址的东部与中部,在西部挖了不少土方但都没有收获,再往西难说有什么重要发现。据他讲,本次挖掘的地层属于周口店遗址的靠上地层,大约位于1至3层。至于这个地层为什么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周国兴认为,这是由于1966年曾在它的东侧找到人类化石残片,后来再没有挖,所以保留了下来。

  -“时隔72年首次发掘”提法欠妥

  关于此次发掘,所有的媒体都认为是“时隔72年首次发掘”。但是,周国兴教授对此表示怀疑。

  “72年来的首次挖掘的说法不正确。”周国兴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从1918年开始发掘,经历1921年和1923年两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之后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在1923年发现了被认为是人类牙齿的化石。1929年12月,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1936年在贾兰坡的主持下,又发掘出三个头盖骨。截至日本侵华战争之前,共发掘出属于40多个个体的大量北京猿人骨骼。1937年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发掘工作中断。

  周国兴教授说,在1937年到2009年间,考古界对周口店遗址的挖掘不止一次,其中还有一次清理。而且,在解放初期就进行过一次清理,发现几颗牙齿和两扇肢骨。20世纪50年代进行再一次挖掘,发现一具相对完整的下颌骨,当时一部《中国猿人》的电影反映的就是本次挖掘的情况。20世纪60年代在裴文中教授领导下,继续发掘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在较高地层发现了中国猿人颧骨、右顶骨残片等,与解放前发现肋骨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骨架。20世纪70年代也曾大规模发掘,找到不少动物化石和石器,但没有发现人化石。

  -遗址面临塌方,发掘迫在眉睫

  关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目的,中科院古脊所副所长高星透露,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西剖面近日出现重大险情,上部出现纵斜开裂,下部几近悬空,随时有坍塌危险,因此对该剖面进行抢救性发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03年,有关部门就发现周口店遗址7个地点的21处岩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顶板坍塌、岩体风化等种种隐患,而且已经到了非抢修不可的程度。有关部门组织了数十位专家就保护周口店遗址展开了论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由于周口店西剖面上部出现危险裂缝,并且残留堆积体局部坍塌,若不及时清理,在重力作用下随时有坍塌危险。对该部位进行紧急抢救性清理发掘已经迫在眉睫。

  为什么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发现都集中在周口店这个位置,而其他地方鲜有古人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周国兴教授指出,在距今几十万至几万年之间就有古人类生活在周口店地区,在一些偶然的因素下,他们的尸骸被迅速地掩埋在龙骨山的洞穴或裂隙的堆积物中,避免了其他动物的吞食、微生物的腐蚀和理化条件漫长的石化作用,才出现今天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这些都带有偶然性。

  吴新智院士同样认为,偶然性促使周口店出现大量北京猿人,但也不能否认,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古人类的化石,只是发现的很少而已。

  -发掘过程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关资料表明,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了代表40多个猿人个体化石材料、十余万件石器、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以及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针对本次挖掘活动,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惊人发现?周国兴教授认为,在这么小的一个范围内要想搞出一项大的成就不太可能,我们不能抱太高的期望。只是希望本次发掘,有关部门能够采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包括年代测定法)慎重地对待一些新发现。

  吴新智院士则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本次发掘活动。他认为,新物种的出现不是人所能控制的,本次发掘的目的在于消除隐患,而不是去挖出什么宝贝。在发掘的过程中若有新的东西出现,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2009年07月20日 09: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返回】
copyright © 2015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苏icp09021425号) 版权所有